世界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下海測試,將于2017年10月完成測試后正式投入使用,引起中俄兩國的高度重視。 據早些時候報道,世界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俄羅斯“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進入下海測試階段,并將于2017年10月30日完成測試后正式投入使用。現在已經進入十月下旬,距離正式使用已經不遠。 無獨有偶,近期國內的一些公司發布公告,擬共同出資10億元,在上海設立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暫定名)。公告提到,公司的成立是為了促進國家核能可持續發展,推動核動力裝置在水面艦船、海上綜合利用平臺等工程領域的應用,掌握海洋核動力自主化核心技術,共同促進我國海洋核動力裝備產業化發展。 這里提到了一個關鍵詞――海上浮動核電站,海上浮動核電站到底是什么東西?有什么用處?為什么會得到中俄兩國的高度重視?舉個例子:有用電、供熱、淡化海水需求時,將電站拉過來;不需要了,用船將電站拉走,海上浮動核電站就是這種“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在海上搭建的移動平臺。 這么好的技術,美國會缺席么?其實早在在1963年,美國軍方就將設計的MH-1A核電裝置裝備在輪船上,解決巴拿馬運河地區的電荒問題,但因70年代后期的石油危機導致能源需求減少而放棄建造計劃。 關于安全性,其安全標準不亞于陸地上的核電站,有多重措施防止核泄漏,能在海嘯等其他自然災害情況下,保證反應堆的安全,壽命可達35-40年。實際上,海上浮動核電站一般采用小型核反應堆,安全性高。并且,浮動反應堆往往和陸地保持一定距離,即使發生地震,地震波也不會被海水傳遞,從而受地震、海嘯影響不大。 在國內,關于海上浮動核電站,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國家發改委復函同意中核集團的ACP100S、中廣核的ACPR50S、中船重工的國家海洋核動力平臺示范工程被納入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 消息稱,中國首艘海洋核動力平臺將在中船重工集團旗下渤船重工進行總裝建造,而中船重工未來將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動力平臺。 國家發改委在復函中同意中船重工設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范工程項目時表示,根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精神和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需要,按照《國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辦法》要求,支持中船重工申報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范工程項目列為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 這里著重提示一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范工程項目,中船重工的七一九所是主要參與院所,經過重組,七一九所歸中國動力旗下。 中國動力:是中船重工控股子公司,業務涵蓋燃氣動力、蒸汽動力、化學動力、全電動力、海洋核動力、柴油機動力、熱氣動力等七大動力業務以及相關輔機配套業務,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及海洋工程、工程機械、石油化工、陸用電站、民用核電、分布式能源等領域,是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產品種類最齊全的動力裝備供應商。 隨著10月30日的臨近,中國動力的市場關注度將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沙熱點) |